查看原文
其他

谢觉哉:共产党人的子女,不许有特权思想

宋传信 东方红啦 2022-07-03

1947年,被称为“延安五老”之一的谢觉哉和毛泽东在陕北佳县神泉堡留影


1950年1月21日,在北京圆恩寺胡同的一座院落里,一位须发皆白的老人正手执毛笔,给远在湖南的孩子写信:“你们会说我这个官是‘焦官’(湖南方言,指不挣钱的官)。是的,‘官’而不‘焦’,天下大乱;‘官’而‘焦’了,转乱为安。”这位自称“焦官”的老人,就是新中国第一任内务部部长、“延安五老”之一的谢觉哉。

谢觉哉在湖南老家与何敦秀育有7个子女。其中一子早年夭折。除三儿子谢放在外从军,其余都在宁乡谋生。1949年2月13日,身为华北人民政府司法部部长的谢觉哉,从河北平山迁抵北平,为革命事业漂泊20多年的他,总算安顿下来。长子谢廉伯已年届半百,孙儿女们也已成人或到了该读书的年纪。子女多年未见父亲,很是想念。

1949年4月27日是谢觉哉虚岁66岁生日,传统习俗中这个生日特别重要。于是,孩子们推选当老师的二兄弟谢子谷写了封信,盼着能早点到北平为老父亲过生日。谢觉哉在回信中说:“生日我们是不做的,不应做也做不起……你要来看我一次,未始不可以,但不要急。”他建议寒假以后来,因为那时候铁路修复了,“旅费也较容易筹”。

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做出6条规定,第一条就是“不做寿”。所以,谢觉哉说不做生日。要说做不起生日、筹不起路费,孩子们还真不相信:父亲是大官,怎么会没钱呢?当时,经济极度困难,干部实行供给制,只给少量津贴,不发工资。担心孩子们不理解,1949年9月7日,谢觉哉写信解释,“我在这当部长,不是官,公家只管穿、吃、住;小孩给津贴,上学不要钱”,并重申“我个人没有钱”。

新中国成立后,谢觉哉(右)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部长。图为谢觉哉视察基层工作


时间过得飞快,转眼间放寒假了。谢子谷和大哥谢廉伯心想终于可以看望阔别已久的父亲了,非常开心!担心父亲又说无钱,哥俩就写信询问是否有便车可搭。1950年1月21日,谢觉哉回信,先是动之以情:“儿子要看父亲,父亲也想看看儿子,是人之常情。”接着,晓之以理:“刻下你们很穷,北方是荒年,饿死人;你们筹措路费不易,到这里,我又替你们搞吃的住的,也是件麻烦事。如你们还没动身,可以等我一下,等到今年秋后,估计那时候光景会好一些。到那时来看我,是一样的。”

接到信后,哥俩很失望,本来说好的让寒假去,一转眼又延后大半年。让他们更失望的是,父亲说“打听便车是没有的。因为任何人坐车,都要买票”。在京城任职的湖南籍领导人很多,父亲又是大干部,还找不到便车?哥俩实在想不通!

谢觉哉是知名的革命家,家里人为此受了不少连累,吃了很多苦头。孩子们想:父亲如今进城当大官了,总该为家里的事操点心吧。1949年8月15日,子谷、廉伯在信中希望父亲能为孙辈读书的事帮点忙——资助学费或安排就学。9月7日,谢觉哉回信,很关切地问起长孙学安的情况:“学安说在土木科毕业了,能不能起房子,做木活?如果能,那就学得对,如果不能,那为甚不跟谢九木匠或谭四铁匠当徒弟?”还以家乡的老财主和手艺人为例,教导子孙做新社会自食其力的人。当然,他也建议学工学医学文,但强调要找不收学费的学校,原因还是没有钱。如果到长沙找领导帮忙,必须具备学习所需要的基本素质。为弥补对家人的亏欠,10月,谢觉哉把孙子谢立初(谢子谷的三儿子)、孙女谢士维(谢放的二女儿)接到北京上中学。

既然父亲屡次教导要自食其力,谢子谷心想:让父亲帮着家人在北平找点事干,总可以吧?没想到,父亲在回信中说:“要做工作,可在本地投效。北平正派人南下,这里是不需要人的。我老了,绝不再替人做这些事,也不可能做。”并明确指出:“至于子谷,未必能离家。也可要求在省受训找点工作做。不要来北平。”

说起谢子谷,也是个知识分子,时任友仁中学(宁乡县六中的前身)校长。国家百废待兴,很需要有文化的人,谢觉哉要在北平(京)为子谷找份工作,不是难事。但作为从战火中走来的革命家,谢觉哉深知裙带之风对党和国家的危害,因而希望子谷待在湖南。1949年10月4日,他又写信提醒,“子谷在校要看看报纸,研究下革命道理”,脑子里不要光想到自己的那个“小圈圈”。

新中国成立后,谢觉哉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部长。消息传到宁乡,乡亲们议论纷纷:穷山沟里出了个大官,真了不起!家人更想去北京,找个好前程。从旧社会过来的人,习惯上认为“升官发财”“朝里有人好做官”。这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。在1950年1月21日的这封信中,谢觉哉不仅自称“焦官”,还写了首打油诗:你们说我做大官,我官好比周老官(奇才大老官);起得早来眠得晚,能多做事即心安。

诗里提到的周奇才,是老家村里一位勤勤恳恳的老雇农,擅长做酒菜,乡间婚丧大事都请他去主厨。谢觉哉还曾写诗称赞他:生来脸黑号奇才,诚实勤劳口少开;越吃苦来心越静,晚年耳更不闻雷。在这里,谢觉哉不仅自比周老官,而且希望后代能像周老官那样有门手艺,自食其力。

就这样,谢觉哉和子孙保持着书信往来,把对后代的关心爱护与严格教导融入家书的字里行间。他经常对子女说:“我是共产党人,你们是共产党人的子女,不许有特权思想。”直到谢觉哉去世,他在老家的子孙依旧安心务农或从事教育工作。

本文原标题:不为子孙谋私的“焦官”

来源:《老一辈革命家在香山》,北京出版集团公司北京人民出版社,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、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写

图片来源于网络


作者:宋传信
网编:宋莹
监制:方丹敏

东方红啦

推荐阅读




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新媒体矩阵




东方红啦


前线客户端



中国大学生网


前线理论圈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